201港式飲茶4年,1月。新年。
  李良成和往常一樣來到自己熟悉的桐梓林北路,“剛走到路中間,忽然發現一個井蓋居然破了,如果有人走在上面,很不安全!”李良成很擔憂禮服,“我還特別去井蓋旁邊仔細看了看,卻不知道這個井蓋的用途是什麼。”作為道路巡查員,李良成每天的工作是行走在自己的責任道路上,看看路面有沒有損壞,市政設施是不是完善。可這一天,當他發現破損的井蓋時,一個剛剛組建並剛進入試運行階段的應急平臺跳入腦海。
  撥打12319,並點擊“#”號鍵,可以直接進入剛建立的“成都市城市道路檢查井蓋監督中心應急平臺”。作為全國首個井蓋監督中當鋪心,這個應急平臺的架構與搭建,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
  它不僅是城市管理體制機制msata整合與效率提升的探索和實踐,更重要的是,這是一種方向。
  在城市管理轉型升級,城市管理者傾力提升城市精細化、規範化、科學化、智慧化水平的背景里,成都關於“智慧城市”的夢想,正一點一滴地積累和成長。而這個美麗的願外接式硬碟景可作為我們觀察成都城市管理的一個支點,透視出成都的諸多努力。
  加快推進數字化城市管理
  12319集合的“大城管”平臺 數字城管進社區
  “智慧城市”範疇里的數字化城市管理會給成都帶來什麼?這是很多人都想問的問題。
  數字化是一座城市城市管理向現代化邁進的必備條件,也是一座城市城市管理以技術為核心,凸顯管理效益的基礎手段。
  更為關鍵的是,通過數字化系統的搭建,還能為一座城市每一個諸如路燈、果屑箱、垃圾桶等等在內的“城市傢具”進行編碼,並將城市以萬米網格的形式劃分巡查責任人,為一座城市形成並完善一部最為詳盡“數據庫”的同時,實現責任到人,執行“問題管理”。
  “因此,作為一個應用現代信息技術,集成多種數據資源,形成完整、閉合、互通互聯的城市綜合管理系統,它能使城市管理的區域達到精細化,管理部件的內容數字化,管理事件的處置精確化,進而全面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質量和水平。”成都數字化城市管理中心有關負責人說。
  然而,在成都,從傳統管理到現代管理,是兩幅完全不同的圖畫。
  “傳統城市管理髮現問題的方式,主要依靠職能部門的巡查和公眾舉報,發現問題不全面不及時,每天發現問題的數量不足200件;可隨著數字化城市管理的全面啟用,現代管理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了業務平臺,實現了精確、敏捷、高效、全時段、全方位覆蓋的城市管理模式。自啟用數字化城管後,成都僅監督員發現上報的各類問題平均每天超過2000件,是數字化系統運行前的10倍以上。”
  在這樣的思路里,圍繞“快速發現和快速處置”這一核心,成都數字化城市管理借力1萬多個天網攝像頭,開始大踏步走入管理者的生活。
  一邊是把城市分成一塊一塊的“田地“,利用數字定位監測系統,讓每一塊萬米網格裡的每一樣東西都有人管;另一邊,則是公共部件進行編碼以外的另一個龐大的數字指揮中心。“這個中心一頭連著城市內的細小網格,連著遍佈城鄉的監控攝像頭、監督員手中的‘城管通’,另一頭則連著眾多執行部門。成都幾百萬個城市部件,每一個部件、每一個網格都要明確責任權限,而也只有責任明確,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運行起來才會絲絲入扣。”
  2013年,在加快推進數字化管理的路徑中,僅監督員上報城市管理各類問題達94.65萬件,結案率達99.05%。而今年,按照城市綜合管理的思路,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還將進一步升級,延伸至社區的同時,強化集約整合,提升效率。
  開啟井蓋管理的數字時代
  井蓋安裝“數字之心” 架構全國首個井蓋監督中心
  而這一天,撥進12319的時候,李良成還特別留意了自己表上的時間:上午10∶15。按照語音提示,他又點擊了“#”字鍵,直接進入“井蓋監督中心的應急處置平臺”。
  “我們接到舉報後,應急處置平臺後端工作人員就迅速進行產權權屬調查。”井蓋辦有關負責人告訴我們,詳細核實後,我們確定了這塊破損的井蓋是電信井蓋。就立即和中國電信成都公司取得了聯繫。
  11∶25,電信成都公司就派工作人員趕到了現場,將破損的井蓋換掉了。“這麼快的速度,還是讓我感到了驚訝!”李良成說起自己的感受,伸出了大拇指。
  發現問題,迅速上報到井蓋應急平臺,再由應急中心分派到各自的權屬單位進行處理。環環相扣的井蓋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預示著一座城市更大規模的數字化時代的降臨。“而這就是‘智慧城市’的一個分支。”
  此時,距離數字化城市管理在成都誕生已有多年。以全國首批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驗城市為髮端,成都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梳理出一個關於自己的現代化城市管理新模式。
  而在成都,井蓋的“智慧管理”,除了整合於12319數字平臺的井蓋應急管理中心外,越來越多的“井蓋數字身份證”,已經讓我們不再陌生。從2013年開始,成都全速推動井蓋數字管理,將井蓋的權屬單位、大小、地點等基礎信息全部輸入一個貌似硬幣大小的“芯片”內,在重要街道的重要地段,這些小小“芯片”就藏身於各自的“井蓋之家”里,若發生井蓋被盜,缺損等突發事件,管理人員只需要通過這些電子芯片,就能第一時間掌握到丟失井蓋的基礎信息,為快速處置奠定基礎。
  橋梁管理的數字化夢想
  新二環安裝“電子體檢系統” 實現24小時無縫隙管理
  數字化的橋梁管理是“智慧城市管理”這盤棋中,重要的一顆棋子。
  2013年冬天,成都市城市管理局道橋處監控室內近10個電子屏幕上,流動著重要橋梁的實時數據。原來,為了全方位監控重要橋梁,成都市城管局道橋處特別啟用了特殊結構橋梁實時監控系統。而伴隨著二環高架橋的全面啟用,現代化管理的腳步也同步跟進。按照橋梁管理者的思路,將在二環高架橋的梁體、橋面等重要部位,埋設傳感器,傳感器將把現場採集的技術數據直接傳至中心監控室。
  “每天,我們都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監控重點橋梁的運行情況。”負責監控的工作人員介紹,因為橋梁管理的專業度很高,目測不容易且不能及時發現問題,只有用專業技術手段,才能精準地瞭解橋梁的運行情況,所以成都的橋梁除了定期進行檢測,運用專業儀器進行測量外,還用上了高科技的信息手段。
  “今年將致力於二環高架的‘電子體檢系統’建設,待到其建成後,如果發生交通事故,對二環高架橋形成了撞擊,橋梁上的吊桿受力會發生改變,傳感器能捕捉到哪一個部位受到損害,應力發生改變,立即將變化數據傳回中樞平臺,進行專業的數據分析,對橋梁進行綜合評估。而一旦發現存在安全隱患,電子監控系統將立即自動報警,確保二環高架安全運行。”市城管局有關負責人透露。
  在成都,觀察“智慧城市”管理路徑的逐步成長,“城市橋梁超載監控系統”不得不提。原來,為了獲得車輛是否存在超載過橋,引發橋梁安全隱患的情況,目前道路管理者已在青龍場立交橋、星輝橋、彩虹橋等5座重點橋梁上啟用“城市橋梁超載監控系統”。
  在這個系統里,管理者在橋梁上橋處埋設地秤,夜間實時監測車載重量,若超過橋梁設計荷載,監控系統則會像“電子警察”一樣對違法車輛“抓拍”照片。“得到這些數據,不僅可為我們專業分析橋梁結構打下基礎,對橋梁進行綜合評測,而未來我們得到的數據還有望與交管部門聯網,管理部門共同治理超載等違法現象,盡我們最大努力,確保橋梁安全運行。”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集約高效的垃圾數字管理
  效率提升24倍 3座垃圾發電廠全年發電約5億度
  而在成都,讓大家切身感受到城市管理智慧時代魅力的還有很多很多。
  還原金牛區城管局汽車隊隊長葉成勇一天的工作,似乎可以略見一座城市垃圾管理智慧時代悄然來臨的管理路徑。
  在葉成勇的辦公室,放著一臺嶄新的電腦。輕輕點擊電腦屏幕上的一個圖標,“金牛區垃圾壓縮站視頻監控系統”幾個大字跳出屏幕。我們在屏幕上,看到垃圾壓縮站的電子地秤能在1分鐘內準確地稱出運往站內的垃圾是多少。“3噸。”和過去比起來,這可是一個突破性的改變。老葉說,“有了電子地秤,垃圾車司機不用下車就能把垃圾噸數弄清楚,改變手工統計偏差的同時,你還能很快統計到一天的垃圾量。”
  值得驚喜的,不止於此。
  “壓縮站分散在區內不同點位,每天跑完一圈至少要4個小時呢,可現在你猜我花多少分鐘就能把站內的衛生、考勤、前一天的垃圾量統計完?”老葉神秘地問。“10分鐘!”笑聲清脆,傳得很遠很遠……4個小時與10分鐘。效率提高24倍。
  原來,為了不斷完善數字化城市管理系統功能,金牛區城管局在全市首次拓展研發了車載GPS管理系統、車輛油耗監測管理系統、垃圾壓縮站綜合管理系統和視頻監控系統。 “系統試運行當月,全區環衛作業車輛節約油料費約3萬餘元,垃圾量平均日減少100噸。環衛作業流程進一步優化,環衛作業車輛得到有效監管,進一步降低管理費用。”
  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013年成都中心城區環衛清掃保潔面積達到7079萬平方米,處理生活垃圾261萬噸,餐廚垃圾5000噸,醫療廢物1.6萬噸,3座垃圾發電廠全年發電量約5億度,而“四大拓展系統”如今已在成都全市推廣,垃圾管理的全數字化時代已全面開啟。
  於是,我們期待——
  2014,我們的“智慧城市”,更高效、更集約,慢慢長大,並初現雛形。
  本報記者 康慶 (本報資料圖片)  (原標題:2014 “智慧城市”將初現雛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14emzl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