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經濟發展和文化保護平衡的探索,讓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再次贏得全球矚目。6月2日,新加坡世界城市峰會上,第三屆“李光耀世界城市獎”花落蘇州。
  “儘管面臨高速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帶來的諸多挑戰,蘇州剋服困難,在取得經濟繁榮的同時,有效保留了其重要的歷史文化遺跡。”獎項組委會認為,蘇州城市發展的經驗解決了目前中國城市發展中的很多共性問題,可以給其他城市提供借鑒。
  兩年一屆的“李光耀世界城市獎”是一項國際大獎,旨在表彰全球各地在創造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社區中作出的傑出貢獻。蘇州從36個全球提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獎項的中國城市。省委常委、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蘇州市委書記蔣宏坤說,“這既是對蘇州發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倒逼我們站在更高的起點上、以更寬的國際視野審視未來發展之路。”
  出產著名工藝品“雙面繡”的蘇州緊緊抓住工業化、城市化和國際化帶來的每一次重大機遇,改革開放30多年來,從一個農業地區迅速變成名聞天下的工業重地;下轉A5版
  上接A1版 與此同時,依然保留著小橋流水和粉牆黛瓦的傳統城市風貌。“她用古典園林的精巧,佈局出現代經濟的版圖;她用雙面刺繡的絕活,實現了東方與西方的對接。”對蘇州堅持保護與發展並重,“李光耀世界城市獎”提名委員會主席馬凱碩也給予充分褒獎。
  那麼,蘇州是如何找到城市發展和文化保護的最佳平衡點?“蘇州在快速工業化和城鎮化過程中,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和矛盾,靠不斷創新和轉型加以解決。”蘇州市市長周乃翔認為,蘇州始終強調以人為本,以科學規劃為引領,致力於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的優化與提升、文化的傳承與光大、生態的保護與改善、社會的文明與進步。蘇州在古城兩翼發展新型工業區,成為古城保護與更新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蘇州古城區至今仍實行嚴格的建築限高政策。
  圍繞讓城市既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文化傳承的中心,蘇州持續推動制度創新。通過實施《蘇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出台《古建築保護條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和《古村落保護條例》等,蘇州構建了較完備的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體系。2012年,該市將平江、滄浪、金閶三區合併成立姑蘇區,併在全國率先成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實現了從過去“點面結合”到現在整體保護的跨越。
  從上世紀90年代的“一體兩翼”格局,到新世紀初東、西、南、北、中“五區組團”的框架,再到如今“一核四城”的新定位,在創新理念引領下,蘇州城市發展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新飛躍。充分尊重和滿足城市居民對宜居環境和幸福生活的訴求,是蘇州決策層始終把握的原則。
  古城,有著幾十萬市民的棲身之所,古城保護與發展本質上就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2010年,蘇州拆除重建城區規模最大、建造年代最早的老新村之一南環新村,工程總投資20多億元;2011年,蘇州花20餘億元啟動“改廁”工程,讓老城區最後2萬多戶居民徹底甩掉馬桶;2012年5月,又拿出3億多元整治110條城區河道,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蘇州首次全面徹底治理河道……正因為註重居民改善生活的訴求,古城保護才能贏得廣泛支持。
  “傳統與現代完美融合的‘雙面繡’之所以在蘇州產生,是因為蘇州擁有優良的歷史文化基因。”蘇州大學博導、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方世南認為,蘇州在城市建設發展中一直追求古與今、內與外、人與景的和諧,凝煉為當今“崇文睿智、開放包容、爭先創優、和諧致遠”的蘇州精神。它是城市生命歷程的鏈接與伸展,是滋養歷代蘇州人心靈的不竭源泉。
  本報記者 高 坡 李仲勛  (原標題:發展與保護精彩雙面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m14emzln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